中小企要了解不同資助計劃的申請條件,以及獲撥款後使用資金的限制。例如企業計劃進行數碼轉型,提供審計服務的Fastlane Group創辦兼合夥人蘇德揚會建議他們申請創新科技署的科技券計劃。這個資助計劃適用於進行內部財務及會計系統升級,以提升企業的生產力和加快業務流程。但這筆資助不能用於支付固定營運開支,如租金、市場營銷費用和員工薪金等。
另外,申請人應在遞交申請前確保所有表格已完整地填妥。以創新及科技基金為例,申請人須明確列出項目里程碑及預期的業務成果,以提高說服力,讓評審理解中小企申請人為何需要政府的資助。此外,其他考慮因素如業務關聯性、財務預算及項目的實施細節都能影響審核結果。
蘇德揚經常強調,若要提高申請的成功率,須確保資助計劃與其業務有一定的相關性,而這類資助基金不能提供即時的經濟援助。舉個例子,數碼港培育計劃的申請人大多在申請成功後每6個月分階段取得撥款;相反,「發展品牌、升級轉型及拓展內銷市場的專項基金」(BUD)企業支援計劃只會在企業達到指定的進度及經審計賬目獲接納後才會發放撥款。
由於每類業務開支都有限額,申請人須記錄所有資金流向,並在計劃結束時進行審核。以BUD企業支援計劃為例,獲資助的開支項目包括增聘人手費用(最高50%)、增設新業務單位的相關開支(最高20%)、品牌推廣、升級和重組,以及推廣本地銷售。中小企僱主可在撰寫申請書前參考成功申請案例,向行業專家進行諮詢,並向政府有關人員了解細節,從而提高申請的成功率。
最後,由於申請中小企資助的過程複雜,我們希望政府能與會計師建立公私營合作夥伴關係,為中小企在申請政府資助時提供額外的專業支援。
作者為Xero亞洲區域總監